晚期照顧|9旬母患晚期認知障礙不欲插喉或急救 71歲女兒尊重意願:盼為她減苦痛

醫健人物

撰文: 吳霆俊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7 12:17

最後更新: 2024/06/28 11:41

分享:

分享:

送媽媽入院舍後,Eunice坦言終於有時間照顧自己的身心,睡眠質素變好,閒時也會到長者中心上興趣班,更有時間去旅行放鬆。(王韻青攝)

患晚期認知障礙症的盧黎蓮英年過90,入住院舍前由四女兒Eunice主力照顧。近年盧婆婆身體每況愈下,Eunice要24小時一眼關七,除了日常起居飲食更要陪覆診、提服藥,至聘請女傭後才有人分擔,但仍然大量消耗精神和體力。生活被壓力籠罩,至送媽媽入院舍後才漸見曙光。

每晚僅睡3小時

入住院舍前,媽媽每晚多次下床如廁,要人攙扶,Eunice便與女傭分「早晚更」:女傭負責買菜煮飯清潔,凌晨2時至翌早便交由Eunice看管:「一晚閒閒哋5至6次,無理由要工人姐姐全部做晒,唯有自己捱多幾個鐘。我好醒瞓,聽到(她想上廁所)就起床。」

未請到女傭前,Eunice試過為媽媽穿成人尿布,惟她極度抗拒,更把尿布撕碎撒於床上,然後在床上小便。「她的身體、床單、被鋪全濕,一晚要換兩次床單,最艱難是這段時間,辛苦到喊出嚟。」後來與媽媽連番溝通,她才願意穿上尿布,但仍堅持到洗手間如廁。

盧婆婆兒孫滿堂,也曾周遊列國。(被訪者提供)

以老護老負擔大

認知、溝通和自理能力逐漸退化,盧婆婆近年亦不幸跌倒數次,活動能力大幅下降。頭兩次跌後仍可用枴杖走路,最嚴重的一次是於後巷跌倒,送院後發現尾龍骨移位。Eunice指這令媽媽身形變矮,步行也覺疼痛,但當時二人仍堅持每日做復康訓練。每次出門前先在家中慢慢步行10分鐘,再用步行架步出屋院大堂,才換以輪椅代步。

為更妥善照顧媽媽,Eunice報讀護理班學專業知識,如長者營養資訊,過床、換尿片、推輪椅、量血壓的技巧等等,更學懂餵食時如何檢查媽媽的吞嚥狀況以保安全。她坦言上課除了可學實務技巧,更讓她對媽媽的疾病發展和退化階段做心理準備。但她深明即使做幾多準備,也無法確保能應付所有突發狀況:「可以做的都做了,有時都有心無力,始終我也71歲,早排也跌過幾次,不知道我可捱得幾耐。」

情緒陷低谷向社工求助

Eunice每晚8時會先小休一會,至凌晨便起床待命,基本上每日只睡約3小時。至翌早送媽媽到日間護理中心參與活動,她才終於有數小時喘息空間。龐大的照顧壓力籠罩生活,她精神長期緊繃,一方面擔心媽媽,另一方面根本無時間關顧自己,情緒一度陷入低谷。她於是向社工求助,盼藉聊天紓緩情緒。「我懂找人幫我,不會收埋自己等死。當時血壓可高至160多,看醫生服藥也沒辦法(紓緩)。」

未入院舍之前,Eunice和女傭一起照顧媽媽。(被訪者提供)

幸而去年年尾終可安排媽媽入院舍,母女二人由共住變分開,她直言是唯一選擇,是時候「自私少少」多花時間照顧自己,方可繼續撑住媽媽:「到了這個地步,院舍是最好的選擇。有醫護幫到好多,自己照顧的話即使分早晚(更),做得太耐我們也開始 『冧』。」猶幸有貼心醫護全力照顧,Eunice終可放下心頭大石,交給專業人士處理,她大讚十分安心。

9旬母嘆:我咁老,走得未?

Eunice每日都會到院舍探媽媽,有時間便帶她到室外曬曬太陽,女傭亦會準備媽媽喜歡的餐點。媽媽對入住院舍沒有抗拒,反而覺得活着更煎熬:「這幾年她不時都會問我,我都咁老,走得未?我覺得她已經好辛苦,等了這個時候好久。」眼看媽媽身體愈來愈差,Eunice亦不忍心要她承受更多苦痛。如媽媽每6個月要打一次骨針,為免她舟車勞頓又辛苦,家人便選擇不打。除此之外,她們亦與醫生和藥劑師溝通,盼可減輕媽媽的藥量,除止痛外的藥物可減則減,紓緩其身體負擔。

無奈身體好壞始終無法控制。Eunice憶述年初媽媽發燒入院,情況好差,移居外國的家人均回港與她見面。「我們幾姊妹都做好心理準備,她可能會走。我知道她已經好辛苦,等了這個時間好久。她去過好多地方,也兒孫滿堂,所以我跟她說:『媽媽,如果輪到你的話,你就走吧。』」

尊重母親意願 不插喉不急救

半隻腳踏入鬼門關,縱使盧婆婆其後情況轉好,Eunice一家人亦深明做晚年照顧規劃及預設醫療指示的重要性,要按媽媽的意願決定。由於父親生前任職醫院護士,Eunice一家對談論生死、臨終規劃從不忌諱,她反而覺得盡量了解家人對急救、後事等安排的意願,方可免卻手足無措、做錯決定的機會,也是尊重家人想法的表現。她笑言偶看到報紙上有漂亮的紙棺材也會與媽媽分享,而媽媽一早也表示離世後想葬於先夫旁。

至於急救安排,媽媽亦已表示不插鼻胃喉、不急救,五姊妹均尊重其決定。「我爸爸是護士長,我好清楚做這些反而是令媽媽受苦。我讀護理時有同學告訴我,有個老人家二十年來卧床,只得一隻眼睛能動,好辛苦。我不能讓媽媽這樣,可以的話,安安樂樂地離開吧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安寧服務伴走人生最後一程

其後院舍轉介盧婆婆參加賽馬會安寧頌 「安寧在院舍」計劃,計劃救世軍地區專隊社工陳凱彤指,團隊事前會與家人開會,院友如精神狀況及體力許可亦可參與,以了解他們對晚期紓緩及照顧服務、預設醫療指示及後事的安排等等。另會持續評估及跟進院友情況,如社工和護士每星期都會到院舍探訪盧婆婆,播她喜歡的音樂,為她塗潤膚膏護理皮膚,甚至按摩等等。

過程中團隊亦會為照顧者提供情緒支援,除了照顧壓力,面對晚期疾病的憂慮,又或是對臨終安排感徬徨及束手無策,社工都可從旁陪伴,引導家屬疏理情緒、整合多方意見,一步步處理各種事項。

計劃團隊猶如家人和院友的精神支柱,讓他們知道無論有何問題或困難,都有人在旁支援:「如家人、院友有任何特別的心願,有些想重遊舊地、舉辦生日派對等,Eunice亦曾與我們分享最近姊姊曾與媽媽合照,她也想與媽媽合影,我們亦會安排;並非純粹只在意其身體狀況,希望做到身、心、社、靈都有支援。(計劃)讓他們能有一個無遺憾的共識,又可以幫到院友。」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